close

  “一個在醫學界尚缺共識的‘疾病網站優化’,卻因為某些獨特的原因而備受關註,不少媒體更是呼籲社會各方予以重視,這多少會讓我們搞此專業的醫生覺得話有點兒難說。”
  昨天中午,一位剛剛完成了一臺鼻部腫瘤手術的資深教授,面對等候在手術室外多時設計裝潢的記者,一副欲言又止狀。他與他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團隊,目前每年完成的鼻部手術約3000至4000台,手術量列全市第一、全國前茅。他說不想僅僅因為做一些科普,卻在此時此刻被人誤讀。“因為我們並不清楚當事患者的具體病情,也沒有從任何已公開的信息中看到過有關‘空鼻症’的診斷結論。”
  “所以,我們的討論不針對某個具體案例”——教授與記者達成約定後,他東森房屋逐一回答了記者的提問。
  “空網站優化鼻症”說法存疑
  空鼻綜合徵(empty nose s借貸yndrome)是Kern教授等於1994年提出的一個描述性詞語,特指那些手術導致鼻甲大部切除,鼻內黏膜組織切除過多,從而導致鼻腔過度通暢,使鼻腔的加溫、加濕、過濾灰塵等基本功能減弱,引發鼻腔、鼻咽乾燥、鼻塞、身體不適等癥狀。
  此說提出近20年來,並沒有建立起明確的診斷標準,在專業上也未得到廣泛認同,甚至有國際知名專家直接提出不同意見,由此可以看出這一問題的複雜性。
  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則明確表示,對於“空鼻症”是否存在,他也持懷疑態度。臨床上確實可能有個別患者手術後出現如上所說的種種不適,有的還“痛不欲生”,但我們不能由此推斷就是因為切除鼻甲所致。“因為以我的經驗,許多鼻部腫瘤施行鼻側切開腫瘤切除術,甚至將一側的鼻甲和鼻腔外側壁全部切除,但手術後病人並沒有發生所謂的 ‘空鼻症’癥狀,更沒有見到患者因為鼻腔乾燥而痛不欲生”。有的患者還告訴醫生,因為手術一側通氣更好,自我感覺手術一側“比對側更舒服”。
  此外,鼻腔有很強的組織“重塑”功能,在手術切除下鼻甲後,鼻腔會有新組織形成,部分甚至全部代償缺失的鼻甲組織。“絕大部分患者在鼻部手術數年後,一度‘擴大’的鼻腔重又‘縮小’至較為理想的狀態。”這位教授補充說。
  面部疼痛原因多
  事實上,幾乎所有醫院耳鼻喉科門診,都可能會碰到自述鼻部及面中部有各種不適的患者。癥狀有鼻部乾燥、鼻塞、疼痛、燒灼、牽拉、壓迫感及黏液移動、螞蟻爬走等異常感覺。這些患者鼻腔檢查和CT等影像學檢查,均無特別發現。
  “眼耳鼻喉科醫院就曾有一名典型的患者,幾年裡反覆掛號求診,每次都是戴一個自製的“鼻罩”,罩在鼻子上,另手裡拿一瓶水,不斷地往上灑水,以緩解乾燥感。他很痛苦,但臨床檢查鼻腔都很正常,CT檢查也沒有太多的陽性發現。即使有些陽性發現也無法解釋他的複雜甚至奇怪的臨床癥狀。對於這樣的病人臨床上很難作出確切診斷,當然手術也不可能有效果。如果做手術,也不會解決問題。手術後癥狀會繼續存在甚至加重,但我們無法證明這些癥狀與手術有關。甚至可以認為這些癥狀與手術沒關係。”教授強調說,林林總總的“非典型性面部疼痛(或不適)”,不是手術併發症,也不是手術後遺症。囿於認識有限,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出其合理的“病因”,因而也缺少減緩癥狀的有效手段。
  教授順手從電腦里找出了自己“跟蹤”國際最新科研的一些文摘,稱近幾年國外同道也對前文所述、以鼻部周圍疼痛及不適等癥狀為主的一類疾病統稱“面部疼痛”(facial pain),而其中真正因為鼻竇炎導致的所謂“鼻源性頭痛”只占八分之一。其他的包括 “非典型性面部疼痛”(atypical facial pain)等,有不下十餘種的不同疾病有非常相似的臨床表現。
  客觀地講,許許多多疾病還遠沒有被充分認識,鼻部疾病也不例外。“也許人的鼻部及面中部‘區域’神經特別豐富、敏感吧。”這位教授設想說,可否嘗試用抗抑鬱藥物作一些針對性的治療?“當然,這隻是一說而已。”
  鼻部患者趨增多
  記者一個多小時的採訪過程中,與教授的談話不得不數次為“醫療電話”所打斷。其中一次是外院會診請求,患者鼻部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,眼睛受到影響。
  “偶爾能治愈,常常去幫助,總是去安慰。”資深教授以一句醫者名言,表示了他們對於患者的盡心儘力。隨著鼻內鏡等新技術手段的不斷出現,微創手術已可覆蓋越來越多的鼻部疾病。他說,正因為醫術仍有諸多未知和無奈,在選擇手術適應症時,醫生應更加周到,更多溝通;而患者在決定手術時,也應該更加慎重,更多瞭解。
  現實情況是鼻部疾病的患者有增多趨勢,但原因多樣,有的也比較複雜。大部分如過敏性鼻炎等,還是可以通過脫敏等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。如果確定需要手術治療,那一定請到正規醫院,醫生會告訴你合理的治療過程。
  首席記者施捷
  (原標題:尚有許多鼻部疾病醫學原因不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qgtquahzyhvw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